制药厂由泰兴县口岸镇仪表厂的一个车间派生而来,全部资产只有六间平房、几口大缸、几台简易的设备和数名工人。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动荡年代,工厂发展面临的困难可想而知:缺*、缺人、缺技术、缺设备,一穷二白,举步维艰。
在老职工鞠明生回忆中,当时没有国家拨款,没有银行贷款,但在徐镜人带领下,大家却有着坚强毅力和不屈信念。这一批老职工东拼西凑,自己动手建厂房、改造设备,还跑到河南安阳第二制药厂学制药工艺,带回生产菌种。几经周折后,“泰兴县口岸镇工农兵制药厂”总算运转了起来。
1972年,工厂终于投产。制药厂配料用的是搪瓷桶,每天天还没亮,厂子附近的路上就能听到阵阵叮当响声——因为买不起水泵,厂里只能由人工挑水,扁担钩和水桶互相碰撞发出声响。
一人身兼数职,是当时制药厂的常态。有一次,徐镜人托关系从上海买来1吨糊精。为了节省搬运费,他扛着大圆桶,用了两个多小时,*自一人把40桶原料装上了船。而这并非个例。某次徐镜人和爱人一起搞搬运,结果爱人不慎掉落水中,又惊又怕。
回忆当年的艰难起步时,老职工总要感慨:徐镜人是厂长,也是泥瓦工、建筑工、搬运工。